這塊地是爺爺留下來的土地,爺爺在日治時代從新竹客家村走路到台南,再從台南搭船到這裡開墾,當時沒有越過中央山脈乃因原住民習俗有關,到達之後協助日本種植樟木和種植當時蓋房子所需的茅草維生,台灣光復後,不再需要種植樟樹給日本人,因此重心轉作水稻、玉米、地瓜、李子等作物。
低調所在的範圍是種植水稻的梯田,當時沒有發達的道路環境,都是用牛拉著橇車運作,隨著機械化的發展,對梯田必須用人工耕作的方式變得不利,機械化的機具也沒有一條完整的道路進入,加上梯田耕作面積窄小,因此接下來就沒有繼續在耕作。
幾十年過去了,低調這塊田地變成了荒蕪的雜樹林地,因此我向父母提議那我們來蓋低調吧,經過風風雨雨,低調就這樣產生了。